在人文学院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报告
刘 石
尊敬的邓小南教授、刘钝教授,
尊敬的王希勤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线上线下亲爱的校友们、同事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2012年10月20日,清华大学在有近百年历史的融合了希腊与罗马建筑风格的大礼堂举行仪式,宣告人文学院正式成立。白驹过隙,转瞬十年。十年来,学院的每一步稳健前行都凝聚着全院师生的心血,体现着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
在回望历史的此时此刻,我们感谢校内外各位来宾莅临新落成不数年的气象一新的蒙民伟人文楼,莅临学院十周年诞辰的庆典会场,也感谢线上各位的远程参与与关注。让我们一起享欢聚之时刻,忆往昔之岁月,叙友朋之情谊,商学院之未来!
守心传火,十年犹在百年中。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清华大学跌宕起伏的命运紧密相连。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为导师,成为清华人文学科的肇始。1929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文学院,人文学科渐趋完善和多元,清华学术前辈塑造和淬炼的清华学风和人文传统在数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形成。1952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的统一调整,清华大学的人文学科被并入其他院校或学术研究机构。1978年,清华大学迎来了文科复苏的机遇,先后恢复和建立了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室和艺术教育中心等。以此为基础,1993年12月,清华大学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亦于同年恢复。2000年5月,哲学系复建。2012年7月,学校采取了更加尊重学科特性和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重大举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设为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两个独立的新学院。从此,人文学院开始了十年建设和发展的新征程。
日就月将,十年敢作奋进者。十年之间,人文学院在学校“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理念的指导下快速发展,汇聚了一批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和年轻学者,目前有教授72人、副教授52人、助理教授和讲师56人、国际性特聘讲席教授10余人,下设中文、历史、哲学、外文、科学史5个系,6个一级学科,附设近30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人文学院学科建制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后继者们正承接清华前辈奠定的优秀人文学术传统,学林精进,杏坛耕耘,以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为重心,谋求稳扎稳打的高质量提升与发展。
在科研方面,十年来学院教师相继承担国家各类重大项目20余项,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百余项,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各级奖项200余项,居全校文科院系前列。
另外,学院承担着《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编辑出版工作,近年来又陆续创建了《清华西方哲学研究》《中国经学》《数字人文》《清华语言学》《国际儒学》等学术期刊,有力推动了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也有力提升了学院和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立德树人,十年乐育天下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以“培养基础扎实、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复合型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学院培养了4000余名本硕博毕业生,目前在校学生大约1200名。我们向学院和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包括本科课程573门,研究生课程279门。其中,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和全校任选课程(含文化素质课程)230门。
2020年,清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人文学院本科生归入新成立的日新书院,使人文学院转型为学校基础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单位。学院目前致力于推动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并持续加强研究生的国际化交流和培养。经过多方探索与积极实践,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在全校文科院系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来,尽管受到疫情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学术就业率依旧保持在70%以上,2019年更是高达91%。
人文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在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各类政府机构、企事业部门,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在遥远的国际组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游行队伍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演出中,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保障队伍中,处处都有学院优秀学子的身影,无一不体现了年轻一代广阔的视野、卓越的水平、充沛的热情和坚定向上的人生信念与追求。
各位来宾!
一流人文学科是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也是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学院将以成立十周年为契机,以国家和时代对人文学术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动力,以清华大学的总体建设规划为目标,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博大的胸襟开拓进取,进一步全面推进学院的建设,为国家、社会和人文学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我们相信,有国家的重视,学校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有学院全体师生的责任担当和合志同方,人文学院前景可喜,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